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的当今世界上,各国政治家对许多重大国际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但在必须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人类家园方面却能达成高度的共识。这是因为,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成为摆在当今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当代人回首既往,教训很多,在开辟未来的进程中,必须深思熟虑,努力把一个美好的家园留给子孙后代。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保工作提到国家的议事日程;197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使其步入法制轨道;到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已经正式把环境保护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94年,我国政府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了跨世纪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奋斗目的。1996年,我国政府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具体部署。值改革开放20年之际,我国资源和环保的法律、法规初成体系,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在满足当代人发展需要的同时,为后代留下一个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环境。这样的抉择,既是历史教训使然,更是日益突出的资源和环境形势使然。据历史记载,古代“丝绸之路”穿过的我国许多地区,当时经济已相当发达,但由于长期战争,过度开发和气候变异等原因,一些著名城池逐渐衰落废弃,人口被迫迁移。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的一些地方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成为经济贫困的落后地区。可见,我国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历史欠帐沉重;加之人口激增带来的巨大压力,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因素。发生在今年夏天的长江全流域洪水,再次敲响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警钟。因此,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充分认识到,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规律和自然环境规律的内在要求,更是大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现实要求。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之一。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关系到国家长远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合理开发资源,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增长,都不能用当前的发展去损害未来的发展,更不能用局部的发展去损害全局的发展。为此,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对各项环保制度的贯彻,把改善本地区环境质量的重任担在肩上,落到实处。要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
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就必须加强环保法制建设,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法律保障。今后,在继续加强环境保护立法的工作中,一定要从全局利益出发,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用法律手段协调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加大环境行政执法力度,坚决扭转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执法监督,定期听取和审议各级政府有关环保工作的实施情况的报告,抓好环保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环境保护关系到千百万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看到,在过去我国一些地方发生的许多环境污染事件中,有的是由于群众环境意识薄弱造成的,有的是由于领导决策时对环保要求考虑不周造成的。因此,就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长远的环境保护目标而言,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逐步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家喻户晓,就成为一项很重要、很有意义的工作。我相信,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环境保护知识读本》,能在这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1998年11月11日
(这是李鹏同志为《环境保护知识读本》写的序言,1999年第三期《求是》杂志发表时,作者又作了个别文字改动。)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